Member-only story

抑鬱是不知足所致?

前天我在Medium的一篇舊文〈護照的外套〉,忽然來了幾百位讀者到訪,正自不明所以,忽然知道原來台灣有位綜藝節目大哥,好像在節目中說起,人患上抑鬱是和不知足有關。這說話無異於把重重的擔子,壓在深受抑鬱所困的朋友身上。

Pakkin Leung
4 min readMar 13, 2020
歌川國芳,相馬舊王城,1844–46。照片攝於台北「江戶風華–五大浮世绘師展」。

也許他有自己的體會,但在大眾媒體上這樣一錘定音,會為抑鬱症患者帶來多少無端的壓力?社會近年正在學習對抑鬱症有更多體諒,這樣子在節目一說,摧毀了多少人為社會累積的善念?不單如此,他還繼續為言論辯解,繼續演繹自己的推論,強調自己沒錯,實在是太過輕率的姿態。

抑鬱成因很複雜,有生理有心理上的差異,有不同的體質、慣性與人生歷史,大概沒有誰是有完全相同的原因。關於抑鬱,我自己的體會是,這可能和被施加的外在期望與內在真我的渴求之間,有着嚴重落差有關。因為各種原因,當一個人裏面的自己,無法掙脫這些被動的期望,被迫逆來順受,日積月累,去到某一天,真我反抗的張力會越過臨界點,然後被抑鬱死纏。

例如,孩子受着家長望子成龍的虎爸虎媽教育,壓力大是不難理解的,但令到壓力無法舒解,很多時來自孩子們的孝順。因為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稱讚,加上他們把父母這些要求,解讀成父母對自己的愛,甚至為父母的偏差辯解,孩子內在的真我就被孝順的自我壓下來,處處裝出一副成熟懂事的樣子,藉此獲取大人們的稱讚。

也所以,一個有理想的人,活在一個過分強調現實和規範、以文化和制度進行操控的社會,是很容易令人患上抑鬱的。

植田正治,Henoheno Moheno,1949。照片攝於台北「植田正治紀念回顧展」展覽牆背景。

理想與現實的碰擊,在香港也是十分艱難。一個資源有限的小城,為了爭奪生存空間,長期處於激烈競爭之中,一出世就被要求要維持高度競爭力。如果你的理想是和這個被設定的現實一致,你會如魚得水;但如果不同,這裏就仿如煉獄。

經濟如此,政治如是。過去大半年來的抗爭,五大訴求的提出,常常被政府以政治現實來打壓。事實上,所謂五大訴求,在我看來也不算什麼天馬行空的理想,而是相當務實地尋求長治久安的期望。但香港人的「務實」不同於宗主國的「現實…

--

--

Pakkin Leung
Pakkin Leung

Written by Pakkin Leung

《突破書誌 Breakazine》前總編輯,dot-com-fever時代做過網,不出席網友活動的自閉blogger。入行做編輯時,仍是用rubber cement貼稿的年代。歷任書籍編輯、網站監製、雜誌編輯等職務。2019年出版了第一本個人著作《時勢好惡,做基督徒好難》。喜歡閱讀,在乎飲食,鍾情日本動漫,最愛獨行散步

No responses yet